为什么在睡觉时,我们经常做各种各样的梦?它有什么深层的意义?
作者:森罗万象原创 时间:2024-05-03 21:36:11
人的一生中,有三分之的一时间都是在睡梦中度过的,而在这三分之一的时间里,还有一部分的时间,我们会在梦境中度过。
对于我们来说“梦境”是一个神奇的,无法用常理去解释的场景,很多的人对于他也有着不一样的看法。
有的人不希望自己做梦,因为他们觉得做梦就像是没有睡着一样,醒来之后自己的身体仍然会十分的劳累,而有的人则希望做梦,因为在做梦之后,他们的身心会得到放松,心情也会变得十分的愉悦。
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,梦到底是什么?
对于梦境的解释,在我国古时候,便有着“周公解梦”的说法,周公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家,他所著的《周公解梦》就像是一本解梦词典,在现在依然广为流传。
不过这本书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,他只是将梦分为十五种类型,进行解析,所以对于其内容,“可信,也可不信。”
在近代,奥地利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
也同样对梦进行了解析,他运用心理学出版了一本《梦的解析》,在他的观点之中他认为梦是“潜意识欲望的满足”。
我们便通过科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来解释梦境的形成。
“日有所思,也有所梦”,我们常常会在梦里梦见一些,自己一直放在心上的事情,在梦中这些事情都会迎刃而解。
这其实是因为在我们进入睡眠的时候,我们的自主意识会进入休息状态,此时的它并不活跃,于是潜意识便占据了身体的主导位置。
相信很多的人在睡觉的时候,都梦到过“自己的闹铃快要响了”的情形,在醒了之后会发现自己的闹铃即将要响,或是刚好要响,此时的我们会觉得非常的神奇,自己好像有了超能力。
但这只是在梦的运作中,有关于一种叫作“信息运动”的概念,简单来讲就是在你睡觉的时候,大脑为了让你的身体可以感受到外在的情况,并不会让你身体的所有部分都进入休息,一些部分仍然会继续工作。
并且他们会向自己的大脑传递信息,这些信息并不会被我们的意识所控制,他们会在梦境中被表达出来。
因此会我们梦到的场景,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,一些事情在我们的心理留下了印象,这些也许在平常生活中不会想到,但是在我们的主导意识休息之后,他们会不受控制的被潜意识的代入梦境中。
有的人说有时候梦境会点醒我们,或是告知我们一些事情,让我们突然明白一些道理,比如“庄周梦蝶”这个故事。
在此后他提出了新的哲学论点。
还有的人认为梦可以预知未来。
不过这些说法都没有任何的依据,根据现在主流的说法,梦的意义主要是:调节人类的情绪。
中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郝滨老师,他人为梦境的产生和人类神经系统的感知、记忆有关,它蕴含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。
因此当我们的身体感受到压力,却无从释放的时候,这些能量就会在睡梦中被释放,通过在梦中创造一个自己满意的世界,解放自己的负能量。
那么梦到底和睡眠质量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呢?
对此我们首先要了解“睡眠分期”的概念,在睡眠的过程中,人的脑电图会随着睡眠的深浅进行变化。
因此我们可以将睡眠分为两种状态,一种是“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(NREM)”,一种是“眼球快速运动睡眠(REM)”。
当我们处于“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(NREM)”阶段时:
我们的眼球不会运动,身体的肌肉也会放松下来,此时心率、呼吸、血压都会降低,其脑电图特征被分为四组:以θ波为主时,我们的身体处于睡眠与清醒之间的状态,思维会和现实有所脱节,这是第一期。
在进入第二期时,θ波会低于20%,此时我们已经进入睡眠状态,但只是浅睡。
当θ波占20%到50%,就会进入第三期,属于中等睡眠,当θ波高于50%时,我们的睡眠状态属于熟睡,进入不容易被叫醒的第四期。
而处于“眼球快速运动睡眠(REM)”阶段时,我们的睡眠状态会和上述的状态不同,此时我们的肌肉会有小幅度的抽动现象,心率、呼吸和血压会发生变动。
在第一种睡眠时,我们如果被叫醒,会不记得梦境中的事情,而处于第二种睡眠状态被叫醒时,我们会记住梦境中70%左右的事情。
对于长时间的睡眠,这两种阶段则会依次交替的度过。
因此睡眠的质量和做梦并没有太大的关系,它和我们的心情、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上有着一定的关系。
比如当我们身体中的血糖过低时,在睡觉的时候,我们就很容易被噩梦惊醒,并且不容易入睡。
这是因为当我们在睡眠时,会以上述的两种睡眠形式,交替进行。在我们进入“眼球快速运动睡眠(REM)”时,我们的神经兴奋增高,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,血糖过低就会导致我们的大脑供应不足,这就会导致眼球快速运动睡眠(REM)持续时间过长,从而产生噩梦。
对此,提高睡眠质量最好的方法就是,放宽自己的内心,经常去做做运动,释放自己的压力。
不要让自己在劳累一天之后,还要进入梦里跟自己接着作对。